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麗水創新

發表時間:2021-03-29 來源:《中國生態文明》雜志2021年第1期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麗水創

價值核算評估體系+交易體系+生態信用體系 

雷金松

浙江省麗水市是“兩山”理念重要發源地,也是國家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和國家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作為華東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區,麗水市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先行先試的實踐基礎,不斷創新引領“兩山”理念實踐,積極探索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兩山”轉化機制,通過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體系、生態產品交易體系、生態信用制度體系等三大體系建設,率先形成了一套可示范可推廣的“兩山”轉化麗水經驗和麗水模式。

古堰畫鄉

一、三大體系的框架

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是價值實現的基礎。通過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生態產品價格得以明晰并形成一本“生態帳”,可以為“綠水青山”打下量化基礎,為政府采購、金融信貸、市場交易等方式轉換價值、盤活生態資源提供重要依據,有利于指導生態保護、促進生態增值。

生態產品交易是價值實現的關鍵環節。生態產品交易直接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是檢驗“兩山”建設水平的重要標準。市場化、多元化生態產品交易體系的建設對于“兩山”轉化長效機制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信用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依托。麗水市著力探索建立人與生態和諧共生的信用關系,開展生態信用體系研究,積極在全國首創“生態信用”品牌,著力護航生態產品價值有效變現。

圖1 三大體系框架關系圖

二、做法與經驗

(一)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體系建設

1.出臺全國首個市級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辦法。麗水市聯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和麗水學院,探索組建了服務全國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機構——中國(麗水)兩山學院。制定并出臺了全國首個市級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辦法——《麗水市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辦法(試行)》,以生態系統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三個大類核算為重點,形成生態產品功能量和價值量核算的技術流程、指標體系與核算方法。進一步探索完善了生態產品目錄、價格評估標準以及基礎數據收集體系,準確核算生態系統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的價值總和。同時,麗水市與中科院合作開展GEP的GDP轉化率研究,系統研究物質產品、調節服務產品和文化服務產品價值實現量,為量化評估GEP的GDP轉化率提供理論依據。

2.構建市-縣-鄉-村四級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體系。麗水市以精準掌握生態家底、精確核算生態價值為目標,探索建立了市、縣、鄉(鎮)和村四級核算評估體系,實現全域生態產品價值“可核算”。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定期發布機制,每年公開發布上一年度麗水市GEP相關核算成果?,F已公開發布《麗水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和生態資產核算研究報告》,發布全國第一份鄉鎮GEP核算報告——《景寧畬族自治縣大均鄉GEP核算報告》,發布全國首份以村為單位的GEP核算報告——《遂昌縣大田村GEP核算報告》。其中,大田村GEP核算是目前國內最小單位上的核算。經測算,2018 年麗水市GEP為 5024.47億元,比2006年GEP增加了2928.1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幅為91.82%。

圖2 大田村GEP構成圖(單位:萬元)

(二)生態產品交易體系建設

1.創新政府采購“GEP增量”制度。政府購買生態產品是價值實現的前提,是加快政府生態管理職能轉變,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建設,進而提升生態公共服務供給水平的重要途徑。麗水市景寧縣率先設立政府購買生態產品專項財政資金,推行生態產品價值和購買費用掛鉤機制,制定出臺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以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作為政府向村集體和個人購買生態增量的重要依據。景寧縣大均鄉2018年GEP核算結果較2017年同比增長了5.64%,按照GEP增量的2%比例,獲得了景寧縣政府生態增量付費專項資金188萬元,成為全國首個將水、空氣等生態產品價值進行“變現”的鄉鎮,不斷激發生態產品交易新活力。

2.探索生態資源多要素權益交易機制。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開展“林權改革”、“河權到戶”等首創性改革,盤活生態資源,推動實現“葉子變票子、水流變資金流”。探索建立排污權、用能權、碳排放權等權益的初始配額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掛鉤機制,優化環境資源配置效率。探索開展了區域內的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排污權等資源權益交易,推進形成生態資源市場化運作模式。實施清潔能源抵扣能耗消費總量改革,通過用能權交易鼓勵清潔能源消費。完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體系,同步建立排污權抵押貸款制度,有效緩解節能環保類企業發展困局。不斷完善生態產品交易平臺建設,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計完成農村產權交易總額約8億元,排污權交易總額9094萬元,用能權交易總額434萬元,水電產(股)權交易總額2.5億元。

(三)生態信用制度體系建設

1.建立多主體生態信用“評價-獎懲”機制。建立企業、行政村、自然人等不同主體的生態信用檔案、正負面清單和信用評價機制,梳理形成正負面清單共 49 條 206 項。制定《麗水市飲用水水源保護誠信評價辦法》《麗水市企業生態信用評價管理辦法》《麗水市生態信用村評定管理辦法》《麗水市個人信用積分(綠谷分)管理辦法》,實施AAA-D級量化評分制度。建立生態信用行為與金融信貸、行政審批、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掛鉤的聯動獎懲機制,制定《關于開展生態信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工作的實施意見》,梳理出生態信用聯合獎懲措施清單 30 條和激勵措施 35 條。立足 GEP 核算指標體系,統籌考慮企業資源、能源、績效等屬性,建立生態信用指數,量化生態信用價值。分別對守信主體“給予容缺辦理、優惠信貸”等支持,對失信主體“限制或禁止市場準入和行政許可、限制融資和消費”等聯動懲戒。

2.成立首家“兩山銀行”試行生態信貸機制。麗水市云和縣成立全國首個“兩山”銀行服務平臺,以云和農商銀行為依托,推出“兩山貸”生態信用貸款產品,利用生態信用評價結果,對生態信用良好的客戶在貸款額度、利率、辦貸流程等方面實施優惠政策,大力扶持集體經濟薄弱村、消薄生產、農戶個人經營等主體。目前,云和農商銀行已向霧溪鄉整體授信11億元,已累計發放“兩山貸”52筆,貸款金額2461萬元。在此基礎上,麗水出臺《金融助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指導意見》,引導全市各金融機構支持生試點,著力解決碎片化自然資源入市壁壘問題。遂昌縣組建“兩山”集團,在全省率先爭取到國家開發銀行30億元的“兩山”項目授信。遂昌農商行以大田村GEP核算成果為基礎,推出“綠貸通”給予整村授信7789萬元。景寧縣以GEP未來補償收益為質押推出“生態貸”,對大均鄉“生態貸”授信5億元。

三、關于深入推進的幾點思考

麗水市積極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多渠道加快“山”轉化,取得了明顯成效。未來,應當進一步深化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體系、生態產品交易體系、生態信用制度體系建設,推動“兩山”轉化水平不斷提高。

1.進一步提升生態產品價值的核算能力。準確評估生態產品的實物量、功能量和價值量,強化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科學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充分發揮麗水試點的先行優勢,以相同方法對不同類型的城市進行預估、預測,不斷修正和優化核算方案,建立統一規范的生態產品評價定價標準。統籌“花園云建設”,加強數據支撐,協調整合分散在各部門、各單位的農林、氣象、水利、環保等多源異構數據,建立和完善數據處理與分析模型,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及相關政策制訂提供依據。深化交流合作機制,培育生態服務價值評估、自然資源資產核算等方面的權威技術機構,組建長江經濟帶智庫聯盟,加強“兩山”理念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麗水”經驗交流、傳播與推廣應用。

2.進一步完善資源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充分發揮市場力量在“兩山”生態資源配置中的功能與作用,加快健全生態產品交易平臺,優化生態資源配置效率。推行生態產品的政府采購激勵制度,建立省市專項財政資金,規定政府機構優先或強制采購綠色生態產品。探索建立政府間生態產品價值采購交易機制。深化農村產權交易和生態權益交易,破除生態產品交易的制度障礙,因地制宜探索各種交易形式,降低交易成本、完善交易機制。借鑒美國濕地補償銀行、德國生態賬戶等做法,設立體現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生態指標,引入第三方機構等社會資本經營生態指標,通過生態指標交易實現生態受益者對生態保護者的市場化補償,逐步建立以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交換為核心,政府、生態受益者、生態保護者共同參與的市場交易機制和監管體系。

3.進一步拓展生態信用評價與應用機制。有效銜接生態信用與生態產品交易,充分發揮生態信用對交易市場的引導調節能力。豐富生態信用評價手段和依據,強化可持續發展等理念在生態產品中的體現,引入FSC森林、MSC水產品等國際標準先進認證,助推生態信用加分。探索生態產品交易對企業生態信用的評價反饋機制,通過生態信用建設實現更多“好生態變成好產品、好產品賣出好價錢”。創新綠色金融服務,深化綠色信貸,創新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生態授信等“兩山貸”“生態貸”金融扶植政策。發展生態證券,合理引導技術創新、管理規范的生態產品生產經營企業上市交易。發展生態保險,探索實行生態環境污染破壞強制責任保險制度。鼓勵綠色風投,促進生態產品項目融資,探索建立社會資本主導的生態系統服務投資基金。

四、結語

通過建設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體系、生態產品交易體系和生態信用制度體系,麗水市構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有效促進了“兩山”轉化。未來,麗水市將進一步強化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信用、交易之間的內在聯系,針對薄弱環節完善政策標準,全面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從而為全國提供可示范、可復制、可推廣的麗水經驗和麗水模式。

 

作者:雷金松,浙江省麗水市生態環境局黨委書記、局長。原標題《麗水“兩山”轉化創新實踐與思考》,內容本刊略有修改

相關鏈接

又紧又浪人妻